“半年一改款、一年一换代”,汽车真成快消品了?

发布于:2025-09-06 阅读:0
近年来,新能源车企产品更新加速,引发“汽车是否变快消品”热议。本文探讨快消品定义,分析汽车现状,指出虽有“快消品化”趋势,但本质仍是耐用消费品,未来会与快消理念融合,形成新态势。

近年来,新能源车企产品更新加速,从“三年一改款、五年一换代”变为“半年一改款、一年一换代”,“年抛型电车”说法也随之出现,“汽车是否变成快消品”成了热议话题。有人觉得汽车更新像手机,也有人认为这只是过渡现象。那么,汽车真的成快消品了吗?

汽车

什么是快消品呢?一般来说,快消品使用寿命短、消费速度快,像包装食品、个人卫生用品等日常用品都是。它们靠消费者高频次、重复使用与消耗,通过大规模市场获利。与之相对的是“耐用消费品”,使用周期长、一次性投资大。一直以来,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,都属于耐用消费品范畴。

之所以会有“汽车是否成为快消品”的疑问,原因有两方面。一方面,以前传统汽车是燃油车,是机械产品,现在新能源汽车有很多智能化功能,越来越像电子产品。另一方面,汽车换车周期变短。早期汽车贵,车主买一辆会开很多年。现在经济发展,百姓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,汽车变便宜,几万块的车功能和性能都不错。

新能源汽车

不过,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下,汽车虽有“快消品化”趋势,但与传统快消品仍有巨大差异。一辆汽车售价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,消费者购买时会多方考量,而且汽车使用寿命长,正常保养下行驶多年仍能满足出行需求,不像快消品很快被消耗完。现在汽车最低价格也在两三万以上,中国汽车购车平均价格接近20万,从价格和使用寿命看,汽车还不是快消品。

多家车企负责人也明确表示,汽车本质是耐用品。车规级芯片和消费级芯片差别很大,汽车要符合“车规级”标准。消费电子一般设计寿命3 - 5年,车要用10 - 15年甚至更久,车规级芯片缺陷率要求低于百万分之一,远低于消费级芯片。

汽车生产虽也是规模化作业,但每款车型设计、研发独特,同一品牌不同车型零部件和配置差异大,且受法规、安全标准限制,从设计到量产要大量测试、验证,很难像快消品那样极短周期更迭。所谓“半年一改款、一年一换代”,多是产品延伸微调或软件升级,硬件难快速升级迭代。

快消品

未来,汽车在很长时间内仍会保持耐用消费品属性,不过会在产品创新、消费模式等方面演变,与快消品理念融合。比如未来汽车商业模式会更丰富、灵活,消费者可以只买服务,像手机签合约一样,服务包含充电、停车、过路费及维修、保养、洗车等。同时,“滑板底盘”出现,不同品牌、车型可共用底盘,能个性化设计外观和内饰布局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汽车 快消品 新能源汽车 耐用消费品

上一篇: 中国电动汽车在尼泊尔:开启汽车新时代

下一篇: 没有了!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