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岁钟南山院士观礼阅兵,回顾抗战经历与奋斗人生

发布于:2025-09-04 阅读:0
9月3日,90岁钟南山院士佩戴“共和国勋章”观礼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。他曾撰文回忆幼时抗战经历,逃荒生活艰苦。如今他仍坚持工作,协调团队,用体育活动休息。他以医生身份为社会贡献价值,激励自己留下人生印记。

2025年9月3日上午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。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直播画面中看到,钟南山院士佩戴“共和国勋章”在现场观礼。

钟南山

8月20日,钟南山曾在人民日报撰文,深情回忆了自己幼时的抗战经历。他出生在“卢沟桥事变”的前一年,父母因他生在南京,且南京有钟山,便给他取名钟南山,希望他像大山一样茁壮成长。听外婆讲,不到两岁时,日本飞机轰炸南京,他家房子被炸塌,他被埋在土里。外婆拼命把他从砖头瓦砾中挖出,当时他脸已黑紫,经外婆一番急救才活过来。

后来,他们逃到贵阳。刚安顿好,日军炮弹又至。那时家里生活艰难,只有咸菜吃,偶尔有块腐乳便是难得的美味。贵阳环境恶劣,房间里臭虫、跳蚤横行,头发上还长着虱子。直到有一天晚上,外面传来放炮仗声,大家欢呼,电台宣布“日本投降了”,那一刻的喜悦让他至今难忘。

钟南山从小受家庭影响,立志成为医生。他的父亲钟世藩是广州中央医院院长,邻居常带孩子找父亲看病,看到父亲帮助患者解决困难,他觉得做医生能帮人减少痛苦,是个很好的职业。

读书时,钟南山展现出了出色的体育天赋。读高三时,他在广东省运动会400米项目中打破省纪录,全国运动会获得第三名。中央体育学院邀请他当运动员,但他最终听从父亲建议,考取了北京医学院。

体育精神

他与妻子李少芬的结缘也与体育有关。李少芬是国家篮球队队员,两人在相处中确认了感情。1963年底新兴力量运动会,女篮夺冠后,相恋8年的他们步入婚姻殿堂。

1971年,钟南山回到广州工作。35岁时,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他,让他决心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。他主动到急诊室工作,后参与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研究,这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。他通过研究患者痰液,将慢支炎分为四种病理生理类型,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,疗效提高50%,该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。

43岁时,钟南山公派留学英国。在英国,他通过艰苦的实验,证明导师所用数学曲线部分错误,赢得了导师和同事的认可。留学期间,他学会了搞好基本功,牢记父亲“干什么事,说什么话,都得有依据”的嘱托。

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,钟南山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依据,做出了重要判断。非典时,他指出衣原体感染的错误;新冠疫情时,他第一个提出“人传人”。

如今,钟南山已年届九十,但他仍保持着规律的工作和生活节奏。早上7点起床工作,午休后继续,晚饭后还会工作两小时。他主要参与大查房,阅读医学期刊,关注国际新闻,还抽空进行室内体育活动。他认为真正的变老,是不想学习新东西。

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协调、团结大家完成共同任务。广州国家实验室有1000多人,他为年轻人创造了好平台,觉得人生没有遗憾。他常用父亲“人的一生,总要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”这句话激励自己,希望以医生的身份为社会带来价值和进步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钟南山 抗战经历 医学贡献 体育精神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