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网行动:小心票圈陷阱,守护购票安全

发布于:2025-07-16 阅读:0
暑期演出市场升温,热门票务一票难求,不法分子趁机设“票圈陷阱”。本文揭示代抢、内部录入、带入票等骗局风险,介绍典型案例,还给出权威防骗指南,助你守护财产与信息安全,让购票回归美好。

暑期来临,演出、赛事活动精彩纷呈,大家都想抢到心仪门票。然而,“票圈陷阱”也随之而来,不少人因此遭受损失。

票圈陷阱

代抢票服务看似方便,实则暗藏巨大风险。消费者需将身份证号、姓名等敏感信息,连同票价与代抢费用交给商家。但这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,隐私安全无法保障。部分代抢者用技术手段干扰抢票流程,易引发系统故障,使已购门票被强制退票。还有不良商家收完钱就失联,让消费者钱票两空。例如,2025年7月,上海大学生小刘看到微博演唱会代抢信息,按要求提供信息转账800元后,对方以“系统故障”为由让其再次转账,最终失联。该团伙通过虚假抢票软件骗取信息,全国200余名消费者受骗,涉案金额超30万元。

内部票骗局更为复杂。诈骗分子宣称有官方“录入票”或“内部溢价票”,冒充官方票务人员,以官方平台申请为幌子,诱导受害人在虚假邀请函链接上购票。随后制造出票错误假象,让受害人在屏幕共享下进行“退款”操作,借此窥探银行卡、验证码等信息,实施诈骗。2025年6月,江苏南京李女士轻信“内部录入”骗局,损失2.3万元。

内部票骗局

带入票是指黄牛通过违规手段协助购票者进入场馆,购票者进场后自行找座位,可能涉及躲避安保巡查、蹭占他人座位等行为。这不仅违法,还可能导致肢体冲突和受伤。2025年7月14日,武汉某演唱会现场就发生多起强行闯入事件,不法分子伪造工作证、带领购票者翻越围栏牟利,既违反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又可能造成人身伤害。

为保障自身权益与安全,大家要提高警惕,掌握防骗技巧。购票只选官方渠道,认准演唱会主办方、赛事组委会公布的官方票务平台或授权渠道,不相信社交平台、二手交易网站上的“特殊渠道”。警惕低价票,对远低于市场价或票面价的“内部价”“福利票”保持警惕。不向第三方透露个人购票平台的账号密码、手机验证码、支付密码等核心信息。不轻易点击他人发送的购票链接,手动输入官方网址或通过官方App进入。选择具备担保机制的官方支付方式,拒绝私加好友后的私下转账、发红包等要求。若遭遇诈骗,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对方账号信息,向平台举报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
防骗指南

公安部“净网行动”持续发力,构建“技术防 + 法律惩 + 群众防”的三维治理体系。与票务平台合作,部署AI反诈模型,实时识别虚假链接、外挂软件;对代抢、诈骗、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等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;通过“以案说险”栏目曝光典型案例,提升公众防范意识。

总之,大家在票务市场中要保持清醒,提升防范意识,拒绝“捷径”诱惑,让票圈陷阱无处遁形,让文化消费回归安全与美好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净网行动 票圈陷阱 代抢票 内部票 带入票 防骗指南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