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风过后海滩现大量海鲜,食用需谨慎!

发布于:2025-07-25 阅读:1
台风“韦帕”过后,广东海滩现大量贝类海鲜,居民冒雨赶海实现“爆桶”“海鲜自由”。但专家提醒,台风“吹”来的海鲜可能携带污染物和有害物质,部分还会变质,食用风险高;台风后赶海也隐患重重。

每年夏秋季节,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。2025年7月21日,台风“韦帕”过境后,在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镇的海滩上,遍地都是贝类海鲜,居民们冒雨赶海,收获满满,实现了“爆桶”“海鲜自由”。有居民表示,下雨也抵挡不住大家的热情,人手必备一个桶,“捡不完根本捡不完”。

海鲜

这一情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,评论区“哇”声一片,“吃货表示羡慕”“根本吃不完”等留言不断,还有网友称“现在出发,还来得及不?”“下个台风提前2天过去蹲点”。不过,台风“吹”来的海鲜虽诱人,但尽量不要吃。

专家提醒,这些生蚝等海鲜可能携带大量污染物和有害物质,部分海鲜还可能存在变质的情况,食用风险高。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白昌明表示,虽然台风后吹上岸的海产品较多,但食用的安全性要根据海鲜的种类判断,部分海鲜可能会存在一些对健康有害的细菌和病毒,不建议食用。

贝类耐干露能力强,海滩上捡到的贝类如果是活的,蒸煮后食用较为安全。但海滩上的鱼类、蟹类等多是死亡个体,存在腐败变质的风险,食用风险较高。白昌明还指出,水产品中可能存在副溶血性弧菌、霍乱弧菌等致病菌及诺如病毒、甲肝病毒等病毒,在没有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下,很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。

台风

此外,台风刚过就急着赶海的行为隐患重重。相关部门曾发布提醒,台风过境后危险并没有完全解除,海边风大浪大,要特别注意次生灾害。央视也提醒,台风过后,近岸的海水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危险的海洋生物,比如水母、海胆和海蛇等,其毒液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。

台风过境后,在大江附近、海边,受台风外围环流影响,沿海、沿江地区会产生强风及长浪,有被风浪卷走的危险;退潮后,沙滩可能存在玻璃碎片和铁钉等尖锐的危险物品,容易导致脚部或手部受伤。在山区峡谷等地带,台风会带来强风雨,山区山石塌方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增加,因此最好不要选择此时进入山区。在损坏的电力设备旁,台风可能造成电力设施损坏,请勿靠近或接触倾倒电线杆、落地电线和被水浸泡的电线杆、路灯灯杆等电气设备,以免发生触电危险。

如今,我国海水养殖技术发展迅速,养出的海产品鲜甜度、肥满度不输捕捞海产品。加之部分海域已经开海,许多来源清晰、价优味美的海产品陆续进入市场。建议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海产品,食品安全更有保障。

赶海

食用海产品时,首先要到正规市场购买,因为有健全的食品监管流程,海产品的食品安全才有保障。即便在正规市场购买海货,也要注意其新鲜程度,避免购买色泽异常、不明外伤等具有不良形状的海产品,烹饪前应用干净的水清洗干净。此外,食用海产品需要注意烹饪方式,除非有明确可供生食的标志,否则均应煮熟煮透、生熟分开,烹饪温度要达到100摄氏度才能起到有效杀菌的效果。同时,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,刀具、砧板、碗等厨具也要进行生熟区分,避免交叉污染。尽量做到烹饪后一顿吃完,最好不要隔顿食用,要尽量避免生食习惯,才能有效降低微生物引起疾病的可能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台风 海鲜 赶海 食用风险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