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垃圾找手表:环卫工权益与公共服务边界引深思

发布于:2025-07-15 阅读:0
近日,山西大同两环卫工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儿童手表引发热议。网友质疑浪费人力、不体恤工人,城管局回应称有需求就做。事件凸显环卫工权益保障及公共服务边界问题,奖励环卫工等后续处理受关注。

近日,山西大同发生了一件引发广泛关注的事情。深圳游客卢女士一家在乘高铁前往大同旅游时,孩子不慎将儿童电话手表遗忘在高铁垃圾袋中。卢女士先求助车站派出所,通过定位发现手表仍在大同南站,工作人员推测手表应该是被当成垃圾运走了。

环卫工

随后,卢女士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求助。经过当地城市管理部门联系和调度,最终在大同新城环境公司追踪到手表所在的垃圾挤压箱,里面有8吨压缩垃圾。公司调派两名环卫工搜寻,两名环卫工顶着38℃的高温天、垃圾堆酸腐刺鼻的气味,弓着腰在8吨压缩垃圾堆里一寸寸扒拉着。

四小时后,终于从腐烂物中扒出卢女士儿子的电话手表。当晚电话手表就送到卢女士手中,卢女士委托送手表的人向环卫工送出小额红包以表感谢,但被婉拒。当地媒体觉得这是正能量、很暖心的事情,准备大肆报道。

翻垃圾找手表

然而,评论区网友们几乎一边倒的指责:浪费人力、不体恤工人。有网友痛诉卢女士兴师动众,也有网友质疑大同某些领导把业绩建立在底层人民的痛苦上。还有网友算了一笔账,按大同环卫工平均时薪18元算,两名工人4小时人力成本144元,加上垃圾转运车调度、焚烧厂场地占用等费用,总支出远超千元。

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回应称不能说值不值,老百姓有需求,肯定去做。但网友认为这是把政绩放得太高,而把环卫工一线劳动者放得太低。目前,环卫公司承诺给两名工人奖励,还要设“助人为乐”基金。

这起事件引发了诸多思考。从公共服务角度看,公共服务需区分“紧急救命”与“普通失物”,应建立分级机制,避免“无差别响应”被滥用。卢女士疏忽致物品丢失,成本却由公共财政与环卫工承担,责任不应被轻易转嫁。

公共服务

从环卫工权益角度看,“暖心叙事”将环卫工苦难浪漫化,甚至让他们“隐身”,实际牺牲了他们的利益。环卫工的基础保障,如高温补贴、防护装备、健康保险等远比“拒收红包”的宣传更重要。

要解决此类问题,可采取分级响应,建立失物搜寻评估机制;费用共担,非紧急失物搜寻由失主承担部分成本;技术赋能,为垃圾车加装RFID扫描仪;落实劳动者保障,让“有求必应”不以健康为代价。真正的文明,不在感动叙事而在制度温度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环卫工 翻垃圾找手表 公共服务 权益保障

相关文章